课件编号15423317

第17课《爱莲说》教学实录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8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7课,爱莲说,教学,实录
  • cover
巧设主题,“读”辟蹊径———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莲说》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中的内容,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莲的喜爱,歌颂了莲坚贞高贵的品格,同时表明了自身高洁的人格和洒脱的胸怀。 二、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文言积累、字词理解、疏通文意等步骤进行学习,提升语言建构与审美鉴赏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写作手法与主旨,并在以上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素养,增强文化理解与思维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莲的高洁傲岸品格,理解作者正直洒脱的人格,陶冶健康高尚的个人情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旨与作者情感,体会“莲”在文中被作者寄予的深刻含义;学习并掌握课文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提升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素养,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新媒体课件;教材。 四、教学方法:遵循以生为本原则,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主题合作、主题互动方法,教师在课堂扮演引导角色,负责启发学生思维,保证互动能够贯穿课堂“读”辟蹊径的主题教学始终。五、教学过程 (一)“读”辟文言之情境 第一步,教师通过媒体课件展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图片。第二步,教师通过互动搭建文言学习之情境。 师:同学们,图片中的植物,你们认识吗? 生:这是莲花。 师:是的,图片中的莲花静静地生长着,让人心旷神怡。事实上,在你们小时候,就曾学习过与莲花相关的诗句,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生:能!它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接天莲叶无穷碧”,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对莲花的描写和称赞从未停歇,在他们的笔下,莲花或孤洁,或纯真,或正直,呈现不可亵玩、不可替代之美。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索《爱莲说》一文,看一看周敦颐笔下的莲花是如何呈现“莲之美”的!同时,也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思考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莲花具有怎样的代表形象? 【设计意图】教学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情境教学方法历久弥新,其优势得到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认同。因此“读”辟蹊径教学《爱莲说》,教师可先“读”辟文言之情境,以开辟主题情境之方式导学文言文,学生进入《爱莲说》主题学习环境。 (二)“读”解文言之题 于情境当中,教师通过板书书写课文题目———爱莲说,呈现阅读主题,引导学生解读文言文之题。 师:观察题目,你捕捉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生1:“爱”字,表示“喜爱”“深爱”等含义,说明写下此文的作者是喜爱莲花的,因此课文很可能表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生2:我发现了“说”这个字,在课前预习中,我知道它是一种古代文体。 师:很好,此篇文言文,的确是周敦颐围绕自身对莲的喜爱和赞美而创作的。而“说”,也的确是古代文体的一种。现在,让我们来更细致地研究一下吧!(出示教学目标,并对板书中“说”字做标注:一种古代文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题解读与猜想能力,促进其预习经验的迁移,明确其课堂学习目标,以便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读”辟蹊径教学的有效性。 (三)“读”晓文之背景 由“说”文体展开,教师通过媒体课件讲解其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讨论。媒体课件示例“说”,本意是用话来表达意思,具有介绍、言论、主张等引申含义。在古代,一些议论文以“说”的形式展开,逐渐形成了一种议论文体,不仅可以用于记叙事物,也可以用来发表一些议论。 生:既然“说”是议论文文体形式,可以用来记叙和议论,那就说明,课文可能不仅在简单地描写莲花,更有可能在通过莲花表达作者关于部分社会现象的思考? 师:你们的猜测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想要更准确地知道课文在写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