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23763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检测)(附答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5906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检测,答案
  • cover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2题。 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方面考虑,在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2.黄淮海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有(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②合理排灌,防止土壤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工程,防御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沼泽、沙荒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读榆林市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和交通线路图,完成3~5题。 3.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稀少 B.能源资源丰富 C.地表径流少 D.多荒漠 4.改革开放之初,榆林的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有(  ) ①无优惠政策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经济结构单一 ④产品附加值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区(  ) A.以轻工业为主 B.水资源充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南部水土流失严重,北部沙漠化严重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我国西南山区某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6~7题。 6.图示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 ①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秸秆还田 ③加强交通建设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下图为近年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读图,完成8~9题。 8.甲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承载力高 B.能源需求量较少 C.产业结构轻型化 D.森林覆盖率较高 9.下列关于提高乙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非煤产业发展 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 D.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利用率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读不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表,完成10~11题。 10.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  ) A.基本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 B.海河流域水资源丰富 C.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不平衡 D.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 11.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是因为华北地区(  ) 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水资源浪费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读长江上游流域功能性分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自然资源中,长江上游流域最为稀少的是(  ) A.耕地资源 B.水能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13.下列有关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的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源头区以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为主 B.深谷区以水能开发和水土保持为主 C.山地、丘陵区以水源涵养和动植物保护为主 D.三峡库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 14.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包括(  ) ①黄河水 ②上海市郊农家的井水 ③祁连山上的冰川 ④青海湖湖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30分) 15.(14分)南、北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