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4332

河南省新郑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1826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新郑,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
  • cover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朱永超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共10页,第Ⅱ卷共2页。共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60分。)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4.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3、2014年分别是蛇年、马年,传统历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  ) 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 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的发展 C.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6.《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8.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 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 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属于丝织技术 9.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10.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11.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升空,30年前(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④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有西方人曾经说,中国人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