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5276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8520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中华文化,勃兴
  • cover
课件37张PPT。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文字商朝: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周: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西周:西周晚期出现“大篆” 战国: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甲骨文日月上下盂即甲骨文已经使用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马”字的演变晚期甲骨文早期甲骨文金文大篆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二、天文商周时期留下日食、月食记载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祭酉贞,日夕有食”,傍晚出现日食。三、历法夏朝有历法 商朝有大小月和闰月 战国时期出现二十四节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由于24节气分别标志太阳在一周年运动的24个大体固定位置,反映了气候寒暖的变化,所以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医学:春秋时期名医有扁鹊针刺、按摩、汤药 望闻问切四诊疗法五、文学:战国末期楚国屈原,代表作《离骚》,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六、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屈平,字原,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历史悠久,不仅用于祭祀天地,宴宾奉祖,祈安颂福,而且用以育人、教乐。古代统治者每逢盛世或重大庆典,都冶铸钟或鼎器,以示威严祥和,故而编钟又称和钟,钟鼓之乐只有王侯帝豪才能享有。 ?? 1978年,随州擂鼓墩出土了一套曾侯乙件编钟,令世人震惊,它的出现改写了我国先秦音乐史、中国乐律史、乃至世界音乐史。凡是参观过的游客无不惊叹它的神奇。 这套编钟是根据曾侯乙编钟缩小设计制作,音域三个八度,可以演奏简单乐曲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