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变的色彩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培养应该融合在欣赏、发现、体验、探讨的课程结构中。欣赏可以开阔视野,发现可以形成新的审美观,体验可以建立感性的认识,探讨可以阐明观点形成审美经验。课程的结构则是为建立这一体系并融合美术元素、视觉素养、审美经验等内容的学习。本课力求通过生活中的色彩变化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了解和发现其在绘画及设计中的“语言”状态,以及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感悟。本课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无穷魅力,并运用色彩知识去表现、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一、教学路径 看———观察、欣赏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色彩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会和学习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理解光线、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进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和色彩构成练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渗透现代设计意识,表现自己的色彩创意和色彩的表达技巧,完成设计作品。 二、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3课时。 第一课时体验大自然中颜色的多样和变化。在观察与尝试中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进行对比色或同类色等的调色练习。 第二课时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会与学习色彩中冷暖、色调知识,进行色彩构成练习。 第三课时理解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如:色彩的情绪、情感的体验等。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中的情感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 三、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水粉颜料、纸张。 四、教学要点 1. 色彩的基本要素:三原色、光谱的构成成因、牛顿色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明度调和变化、色相调和变化、冷暖色调的调和变化;自然中的色彩变化;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2. 在自然中寻找和发现色彩,包括单个物体上的色彩寻找(如石头、树叶、沙土等)、众多物体上色彩的发现(如自然风光、城市风貌、一组静物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生活实用品中的色彩。 3. 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情感与情绪上的变化;一组不同色调的色块(如绿色调、蓝色调等)带来的情感、情绪变化;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的色彩所蕴涵的情感元素;在不同主题的绘画作品中,色调的情感特性以及色彩在情绪表达上的作用。 4. 运用各类材料(如纸盒、纸杯、矿泉水瓶等)在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及色调的变化与调和练习,并形成完整性作业。色彩创意的原点可以源于自然,也可以源于艺术作品;用相对单纯的图形形式(如色块、色线、笔触,等等)分析和完成具有情感与情绪倾向的色彩表达,以某一艺术作品为元素,用色块归纳的方法完成对作品的色彩分析并体验其色彩设计的技巧。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与查阅 观察生活环境,寻找自己喜欢或能够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颜色,查阅关于色彩、色谱的物理知识、定义和基本要素,了解光与色的基本关系。寻找你认为最具有色彩情绪特征的艺术作品,查阅和寻找具有色彩叙述的文学作品,尝试体验文字中的色彩蕴意。 二、交流与探讨 相互交流对色彩的认识,探讨各自喜欢的色彩;对比和研究色彩中明度和纯度的区别,色相和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