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71729

1.3 技术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日期:2024-05-06 科目:通用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2221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技术,学年,技术与设计1,必修,2019,苏教版
  • cover
通用技术学科《技术与设计1》教案 公案备课人 个案备课人 课时 2课时 课题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三节 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知识素养 (1) 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性质。 (2)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素养 (1)通过情境创设,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目的性。 (2)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情感素养 (1) 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体验,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3) 学会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教学难点:技术的综合性和专利性。 教 学 过 程 1.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辨证关系,初步建立了技术意识。接下来将从技术最基本特性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2.走进情境 周华所在的第三小组的任务是河边汲水。野外生存营地附近有一条小河,河流湍急。河水水面与地面落差较大且岸边湿滑。如果直接到河边用小桶拎水,效率低而且还很危险。为了防止发生危险,不能直接去河边拎水。 小组讨论:和抒己见,有何好的办法? 讨论结果:用滑轮、用救生绳索、换地方、搭个支架…… 教师引导:通过《庄子·天地》中记载的“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沃汤”引出我国传统技术方化产物-桔槔。 3.技术的性质 ①目的性 老师:看到桔槔这个古人创造的技术产物,这一工具就是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地主在使用,我们不仅感叹古人伟大的创造力,感觉到我们国家古代文化、技术的精深。人们为了汲水的方便和省力,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创造出了沿用了几千年的技术产物———桔槔这一汲水工具,通过这个技术产物,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办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②实践性 技术体验:自制简易桔槔模型 体验目的: 通过体验简易桔槔模型的制作过程,感悟技术的性质,体验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的魅力。 情境展示: 为了安全、省力地从河中汲水,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提到可以仿造古人“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沃汤”的桔槔,这个方法可行吗? 问题分析: 桔槔的制作目的是安全、省力、高效地汲水,它的设计与制作是在综合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与人机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确保汲水人的安全,需要考虑支撑杆固定位置及固定方法的问题;要想汲水又快又省力, 需要考虑水桶的大小与配重之间的关系等。 活动准备: 材料:一次性纸杯、棉线、规格为200 mm×100 mm×5 mm的木板(底座)、规格为300mm×50mm×5 mm的木板(支柱)两根、直径为5 mm×100 mm的木棍(横杆)、直径为5mm×500mm的木棍(杠杆)、直径为2 mm的橡皮筋若干、小水盆、砝码、热熔胶棒。 工具:剪刀、手电钻、热熔胶枪、弹簧测力计。 主要过程: 1. 使用上述材料和工具制作桔槔模型。 2. 将桔槔模型放置在略高于小盆水面的位置,使用它进行汲水试验,并调整杠杆支点的位置,体验汲水用力情况。 讨论: 要把汲到的水运送到岸边,需要对这个装置进行哪些改进? 马上行动:在使用桔槔模型汲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取水时水桶总是漂浮在水面上,很难打到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对该装置进行改进,验证自己的想法。 总结: (1)技术产生以实践之中; (2)技术只有在人的实践之中才能变为现实。 技术的实践性反映了人与客观世界的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