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7926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4268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8张,课件,板书,反思,苏教版,数学
  • cover
(课件网) 《圆柱的体积》说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圆柱的体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圆柱的体积》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 借助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五、说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1)r=1厘米;(2)d=4分米; (3)C=6.28米。 2).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 1).(1)3.14平方厘米 (2)12.56平方分米  (3)3.14平方米 2).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3、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 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 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研究圆柱的体积。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这个圆柱,我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动手拆一拆,拼一拼,看一看拼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