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79266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459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4张,课件,板书,反思,苏教版,数学
  • cover
(课件网) 《圆锥的体积》说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圆锥的体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圆锥的体积》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教材教学皆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2.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5.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五、说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 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 设计意图:利用复习圆柱、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为新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板块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2、教师课件演示 3、学生讨论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 4、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1/3=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Sh 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乘以1/3 (二)教学试一试5、教学试一试 你能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