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480985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日期:2024-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50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必修
  • cover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第四课主要是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第四课第二框上接第一框的物质概念,下接第五课意识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和本课第一框已经初步了解“物质”的概念,本框内容看似简单,却比较抽象,学习时需要认真仔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①通过自主预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 ②通过互动探究,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通过互动探究,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通过学习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2、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懂得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反对避免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公共参与: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增强在实践中认识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实践。 教学重点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规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知识补充 属性、特性、根本属性 知识准备: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PPT“今天你运动了吗?” 设计意图:学生的运动多半指的是“机械运动”,由此用“生活中的运动”和“哲学上运动”的不同导入本课。既节省时间,又贴近生活。 展示课题: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展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新课学习】 议题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展示图片: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2)慧能承认运动是合理的,但他认为“心”是运动的载体,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属于唯心主义错误。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学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以及做“评析类”题目的方法。 议题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展示图片: 通过学生讨论发言,得出以下结论: ①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嫦娥五号和组合体对接的过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设计意图:学生在分析嫦娥五号与组合体交接瞬间的运动与静止状态,从而来体会“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这一知识点。 议题三、规律的含义 展示图片: 小结:规律的定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而是事物固有的规律。 本质的———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联系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确定不移的 稳定的———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具有重复性 问题:请用规律的含义来说明左边的例子为何不是规律,不符合规律的哪些特征? 学生答(略) 设计意图:规律的含义是个难点,让学根据含义去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