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99900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7.1 行星的运动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35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教学设计,课稿,行星,运动
  • cover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7.1 行星的运动》 一、教材分析: ① 本节主要内容是介绍行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通过阅读本节内容,学生将了解行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三大运动定律,同时能够掌握通过运动定律解决行星运动问题的方法。 ②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概念包括:行星、行星运动、椭圆轨道、卫星、星座等。同时需要掌握的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③ 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三大运动定律解决行星运动问题。需要学生对定律的掌握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④ 本节内容还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观测,掌握行星运动的规律,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数学计算,例如计算行星的运动速度、轨道离心率等。 二、学情分析: ① 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物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运动、角度、比例等。 ② 学生对宇宙的认知较为简单,一般认为宇宙包括行星、卫星、星座等,但对于行星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定律缺乏深入了解。 ③ 学生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但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④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应用前景存在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物理学对于现代科技的贡献,但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缺乏了解。 三、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① 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起行星运动的物理观念,理解行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形成对行星运动的认知框架。 ② 学生能够将物理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通过三大运动定律解决行星运动问题,或者通过观测行星运动规律来验证物理定律。 2.科学思维: ① 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例如: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和推理等。 ②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观测行星运动规律来推断行星的轨道、运动速度等。 3.科学探究: ① 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例如通过观测行星运动规律来验证物理定律。 ②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结果来探究行星运动的规律和定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 ① 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和责任心,例如:尊重科学事实、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等。 ② 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科的应用前景和社会责任,形成科学发展的正确态度和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学生需要掌握行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例如行星的轨道形状、运动速度、轨道周期等。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计算,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② 学生需要掌握三大运动定律,了解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物理意义,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行星运动问题。 ③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行星运动的规律,例如行星在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等。 难点: ① 学生需要理解行星运动的物理模型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例如向量、三角函数等。 ②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行星运动的规律,例如行星在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等,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③ 学生需要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通过三大运动定律解决行星运动问题,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① 通过展示宇宙空间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行星、卫星、恒星等天体的基本概念,例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银河系中的恒星等。 ②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程的主题,例如:为什么行星会围绕着恒星旋转?为什么地球的四季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卫星在轨道上运动不会掉下来?等等。 ③ 通过观察实际场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的规律,例如: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形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