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00845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31张PPT+学案+教案 +视频)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88706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31张,PPT+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三生课堂”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日期: 课题 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我的课堂等级 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说出中国古代史中的民族交往史实。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视频和史料研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复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3.通过阅读课本,勾划出国家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感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朝代史实秦汉唐元清 【任务一】知识回顾,同桌合作,回顾中国古代史中的民族交往史实。(对应目标1) A:能够回忆起各个朝代的民族交往史实至少一条。 B:能够回忆起表中朝代的民族交往史实。 【任务二】角色扮演, 小组合作, 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入宪提供依据。 (对应目标2) A:能够自己找出大部分依据并与同组同学分享,并能填出自治区。 B:能够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得出依据,并能填出自治区。 【任务三】阅读课本,完成连线。(对应目标3) 政治 经济 文化 国家战略 A:能够自己找出全部措施并完成连线。 B:能够找出大部分措施并根据提示完成连线。 【任务四】读图,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数据产生变化的原因。(对应目标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A:能够解读出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并能分析出大部分原因。 B:能够解读出图表中数据变化,并能从本课所学中分析出原因。 【当堂检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A. 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B. 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C. 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 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 A. 山西 B. 甘肃 C. 新疆 D. 辽宁 3.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4.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实施的举措是( ) ①民主改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④保护各民族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同学们举行老照片专题展览,搜索到以下历史照片。根据内容判断他们的展览专题应该是( ) A.民族区域自治的民主政治 B.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成就 C.边疆地区的文化教育成果 D.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作业 选做:了解买买提江·吾买尔/孔繁森/热地的故事 必做:练习册第12课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人; 审核人: 备课日期: 课题 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型 新授课 节 次 1 授课教师 使用时间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解读:《民族大团结》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