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02343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9845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统编,中外,历史
  • cover
邴阔·KY历史工作室出版·侵权必究 第十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帝国主义的概念,知道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认识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形成过程和影响 了解一战的主要战场和重大战役及事件 知道战后召开的主要国际会议及内容,认识这些会议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二、教学难点:一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1914年7月28号———1918年11月11日 2、背景/原因 (1)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对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 ①帝国主义的含义 A、产生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时代来临 B、基本政策: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政策 C、具体表现: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A、经济上: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老牌的经济强国英、法实力下降,并被后起的美、德超过 B、政治上:一方面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而俄、德、日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政体带有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但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希望按照现在实力的强弱重新瓜分世界,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坚决不肯退让 ③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三大矛盾 英德矛盾(主要矛盾):争夺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矛盾:争夺欧陆霸权(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也剑拔弩张;两国历史上的恩怨如拿破仑战争和普法战争)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欧洲火药桶) 注·奥匈帝国:1804年拿破仑击败德意志地区的神圣罗马帝国,并迫使其放弃该称号;当时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遂将国名改为奥地利帝国;1867年普奥战争,奥地利帝国战败,为防止帝国境内匈牙利独立,便改组为奥匈帝国,建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任皇帝;奥匈帝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文化开放包容;帝国领土面积欧洲第二、人口欧洲第三,是欧洲传统五强之一(仅作了解) 补充知识·其他矛盾:德俄间因不断的贸易摩擦;法意争夺北非突尼斯(仅作了解) (2)军事上: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与以德意奥为首的同盟国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并进行扩军竞赛,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补充知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仅作了解) ①1879年德奥签订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集团形成,并以德国为核心 ②1892年法俄达成军事协定条约,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初步形成 ③1904年英法达成军事协定条约 ④1907年英俄达成军事协定条约,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注:英国光荣孤立政策(仅作了解):该政策是英国在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执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持英国自身行动的自由,努力保持欧陆大国之间的均势,自己则扮演一个制衡者的角色;但随着三国同盟的出现,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结盟 (3)物质上: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用于军事,再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注:一批新式武器问世,如飞机、飞艇、坦克、潜艇(仅作了解) (4)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加深了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仇视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