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08840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3448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 cover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等基本史实;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过和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认识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字材料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的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关辉典范。 核心素养: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等基本史实;(史 料实证) 2.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过和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 3.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选择;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革命信念的结果。(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路在何方———武装反抗之路 [背景]师:1925年的毛泽东意气风发,但1927年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开始屠杀革命党人,这时的中国共产党要如何应对? 生: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数据让学生直观具体地认识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革命者的迫害。通过对文字材料的阅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只有武装反抗可走。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师:在教材中找出史实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内容、结果...... 生:自主学习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油画、自主学习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材料研读:(俄国)十月革命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也是先在中心城市发动革命……在“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大小百余次起义都以攻打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 --刘爱武《党对中国革命的艰难探索》 思考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中国执行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思考2:起义的结果如何 这条道路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为什么?思考3:中国的革命道路应该走向何方? 生:中心城市暴动(俄国人的道路)起义都失败了;行不通;不适合中国国情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到俄国成功的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需要实事求是开创自己的革命道路。 二、第二篇章 路在脚下———工农割据之路 [背景]材料研读: 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转入低潮,敌人的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因此,要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粤赣边境的农村中去,找个歇脚的地方,同农民相结合,坚持农村斗争,保存、发展革命力量。———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会议上的发言 1913年中国人口分布———摘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不足10% 90%以上 据材料,毛泽东提出部队应该转向哪里?原因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转向农村,原因是敌人的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最终目的是发展革命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师: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研读:材料一:井冈山离广东、福建不远。俗话说:“一声鸣叫传四省。”这里反动力量薄弱。 材料二: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