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09766

【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452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20课,外国,两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结合实例练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语言运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思维能力:感悟,鉴赏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了解作者】 【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代表作】《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等。 【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卷网-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读课文】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新课讲解】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两条路:既指自然界之路,又指人生之路。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的路。 “荒草萋萋”的路为什么更加诱人、美丽? 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人生的路只能选择一条,一旦选择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这是多么无奈和无助。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写未选择的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中带着一丝惆怅。 【整体感知】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路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象征 品读———探究写法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