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11820

第二章第三节 第三课时 黄河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0437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章,七年级,地理,教版,学年,2022-2023
  • cover
《黄河》教学设计 学 校 设计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2、运用材料和视频,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 4、通过材料和视频,理解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2、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地理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河的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教 法 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探究法、 学 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黄河流域空白图 学 具 教科书、地图册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学生课前准备 自主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呈现黄河景观图观察感悟。 通过黄河景观图的观察感悟,初步感知黄河的特点:河堤高,含沙量大。 情境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黄河。 “识黄河”自主学习 多媒体出示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为什么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和长江对比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师: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黄河流程长,跨度大,环境复杂,各河段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也是不一样的。展示黄河视频,通过视听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地图册,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结合多媒体图中的数字代码,说出主要的地理事物,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对比长江黄河的流量图、一月气温图、地形图、雨带图,分析黄河水文特征。观看黄河视频,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铺路搭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形象展示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颂黄河”图片感悟 过渡: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迂回婉转,也有惊涛澎湃。为什么称她为“母亲河”?1.出示黄河上水源图片、冲积平原图片、景观图片、水能图片、上下五千年图片等,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悟黄河的奉献。师:合理利用这些贡献,能创造巨大的财富。2.了解水电站的分布。3. 体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黄河母亲的伟大。 1.学生说黄河的贡献;2.欣赏图片,感悟黄河的奉献;3. 体会黄河母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伟大。 让学生体会黄河母亲伟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忧黄河”合作探研 过渡:“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无限深情,同时也有许多牵挂。1.出示图片,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读图观察“地上河”,你有哪些发现?2. 这么高的河堤让人们难以忘记“痛苦的回忆”,通过材料展示“地上河”的危害。3.黄河下游为什么容易洪水泛滥?4. 请同学们看视频《地上河》的形成,注意观察,然后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利用图示总结“地上河”形成的原因。5.出示材料,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微视频展示:凌汛及成因。 1.读图了解“地上河”的特点。2.通过材料,了解地上河”的危害。3. 生答: 地上河4.通过观看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视频,组内讨论并汇报成果。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5.利用资料,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观看微视频,体会理解凌汛及成因。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地上河”的特点,激发探究成因的欲望。通过视频,形象直观展示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过程,突破“地上河”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