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15302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精品课件)(共35张PPT+7个内嵌视频)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精(统编版必修3)

日期:2024-05-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484776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内嵌,必修,统编,政治,高一,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单元 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坚强保障 坚实基础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 第七课 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国家建设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国体、政体、基本制度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 第五课 根本政治制度 (政体) 第六课 基本政治制度 为什么, 怎样 第三单元 依法治国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 教材结构 本框地位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参与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 引导学生科学理解法治建设的进程是逐步深化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的。 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认同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法治意识: 树立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意识,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目录 DIRECTORY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议题一: 追本溯源———中华法律的演进 导入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和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法律地位的演变 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 ) 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法治”) 人治: 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一人之治”) 法治: “法的统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 (“多人之治”) 人治和法治 法制和法治 法制: 法律制度的简称,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重在制度。 法治: ①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②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重在治理。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议题二:中华法系的“兴”与“衰” 名词解释 英美法系 中华法系 印度法系 大陆法系 伊斯兰法系 世界五大法系 法系: 西方法学中一个常见的概念。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或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3.中华法系(夏商~清末) 中华法系的“兴” 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法典为《唐律疏议》。 特征:源远流长 意义: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西汉时期 唐朝时期 鸦片战争后 开始 制定成文法 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形成了较为 完备的封建法典 试图将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失败 中华法系的“衰” 标志:清末变法修律 启示: 一国的法治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 世界五大法系: 中华法系、印度法系(已解体)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伊斯兰法系 新中国成立 夏商周时期 产生 未成文(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制法 奴隶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