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2114

七年级下册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027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下册,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 cover
课件39张PPT。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登上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中。登上世界最高峰,成了所有探险家的梦想。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终于有三位中国登山队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新词,理解“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等词。 2.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及人类征服珠峰的有关探险知识。 3.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学习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团结协作、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预习检查1.给下列蓝颜色的字注音。尖锥 冰镐 缭绕 砭骨 履践 崔巍 滞留 窒息 轮廓 匍匐 zhuī gǎo liáo rào biān lǚ jiàn cuī wēi zhì zhì kuò pú fú 预习检查2.解释下列词语。砭骨: 履践: 崔巍: 窒息: 斩钉截铁: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异口同声: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踩踏。形容山高大雄伟。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故障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养足精神,积蓄力量。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形容大家说的都一样。作者简介郭超人 (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3月19日,在海拔5120米处设大本营。5月24日,登顶的总攻打响。1960年登珠峰登山队214名成员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 为确保登顶成功,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分批进行了三次适应性行军。历史回顾登顶路线图 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chán)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写作背景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抓住主要信息(时间和人物),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峰顶的经过。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登山英雄们的崇高品质。 4.理清脉络,划分结构。 概述经过 注意详略时 间登山经过(地点、人物) 5.24上午9时2小时后天色黑下来继前5小时后夜更深沉茫茫夜色中夜色朦胧,星斗闪闪王富洲等四人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通过搭人梯,终于登上岩顶向最后二三百米路途艰难前进。刘连满留氧气,写遗书三名队员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匍匐前进到达8830米处,氧气全部用完登上峰顶,完成从北坡攀登的创举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8) 第三部分(9—15) 第四部分(16—23) 5月24日上午9点30分,四名队员出发准备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面对难以逾越的“第二台阶”,刘连满同志想出了搭人梯的办法帮助大家顺利突破,共花费了5个小时。 天色已黑,体力透支的刘连满同志留守,在半昏迷中,他毅然决定将珍贵的氧气留给回来的战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