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21433

(核心素养目标)9.3 中国有了共产党 第三课时 教案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46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中国,有了,共产党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题 中国有了共产党 第三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 道德修养:了解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法治观念: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健全人格: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养成敬仰、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树立努力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重点 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难点 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养成敬仰、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 一、朗诵《七律.长征》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学生朗诵《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师:读了这首诗,你们读到了些什么? 3.师:1934年10月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体现了毛泽东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这节课,我们便来探究红军长征的那些事。 4.揭示课题:9.中国有了共产党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困难重重 1.师: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2.小组合作: (1)学生观看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的地区。 (2)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一想红军当时可能面临怎样的困难。 3.师:红军长征遇到了千难万阻,在军事上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 在生活上,工农红军异常艰苦,没有粮食吃,就吃野菜,甚至吃皮带,皮鞋。在环境上,有高耸云霄,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有一望无际的草地,人一踏上去就陷下去,给红军生命造成威胁。即便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但他们的精神是富足的,他们的信仰是坚定的,他们有顽强的意志。 4.了解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二)回忆伟大征程 1.师:这场远征这么“难", 红军为什么“不怕”?让我们从回忆伟大征程的一些典型故事来体会吧。 2.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关于长征的故事。 (1)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3.师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远征的故事。 (1)“四渡赤水” (2)“飞夺泸定桥” (3)“一块银元” (4)“七根火柴” 4.听杜宏鉴老爷爷讲长征 百岁红军老战士杜宏鉴坐在家中讲述自己的长征记忆。说到动情处,双手撑膝站立,声音高昂洪亮,就像一名年轻的战士。当年,20岁的杜宏鉴身着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冻得瑟瑟发抖,嘴里的一截皮带嚼了一天,实在难以下咽,但对于胜利的信心却从未动摇过。如今,他依然能流利地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段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里,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5. 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