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23379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50453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三大,改造,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课堂导入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家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什么时候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问题聚焦 第五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概念界定 社会主义 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体现是公有制为主体 三大改造 是指建国初期(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一、农业合作化 《农民的出路》 旁白: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贫农李老汉在耕作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愁上心头 中农老刘:老李,咋的了?(拍了拍李老汉的肩)土地改革给大家分了土地,有了土地怎么看上去还那么愁啊。我看我们村去年的收成挺好的,这不都是大家干劲儿十足的结果吗? 贫农李老汉:哎,你快别提了。我们一家一户得到了土地自己单干,可是去种地的时候才发现光靠我自己,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我的家里还没有耕牛,也没有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凑钱中了一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倒霉的是,一场蝗灾让我颗粒无收!没办法,我只能把刚得到的土地卖给富农换点粮食过冬,以后又只能靠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过日子了。(摊手) 一、农业合作化 (一)背景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国家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抵御风险能力较低,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需要 农民 一、农业合作化 《农民的出路》 中农老刘:那咋行啊!没了土地这不是又要过上以前的穷苦日子了吗? 贫农李老汉:没有办法呀,要是可以和你一起种地就好了!我有力气,你家又有牛又有农具,一头牛都可以耕好多地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干肯定会更好! 中农老刘:就是啊,要是大家能一起干活就好了。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合作 一、农业合作化 (二)过程 思考探究: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分为几步,分别是什么? 李顺达画像 1943年李顺达在太行山西沟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互助组 1952年,上级批准李顺达在太行山西沟村组织26户农民办起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定名为“西沟村农林牧生产合作社” 1955年,李顺达领导的合作社变成了包括283户的大社,逐渐过渡为高级社 一、农业合作化 我 有 牛 我 有 马 农民C 农民A 农民B 我 有 犁 等价互助原则 + 农民D 我什么都没有,我和谁互助? 先把你的马借给我种地 农民A 农民B 先把你的牛借给我耕地 共工但不共产 互助组内部有矛盾 但很穷的农民生活没有大的改善 交给公社 统一经营,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 收入按劳动分配 互助组 初级生产合作社 我有一头牛,一匹马,不用劳动,收入都有比你多 农民E 农民D 啊这······ 穷苦农民生活还是没有完全改善 折算价格公社购买 高级生产合作社 统一经营,分红劳动占40%和生产资料60% 一、农业合作化 (二)过程 思考探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李顺达画像 1943年李顺达在太行山西沟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互助组 1952年,上级批准李顺达在太行山西沟村组织26户农民办起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定名为“西沟村农林牧生产合作社” 1955年,李顺达领导的合作社变成了包括283户的大社,逐渐过渡为高级社 农民 集体 一、农业合作化 (三)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0万 20万 30万 40万 50万 60万 农业合作社个数 年份 1.4万 10万 60万 1954年 1955年春 19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