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27542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谁说女子不如男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30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
  • cover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一、教学目标 1、听赏豫剧并能有韵味地跟唱《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2、感受豫剧魅力,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3、了解地方戏和方言的联系,并通过感受醴陵本地乡土民歌《思情鬼歌》进一步了解和感悟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并对此产生兴趣。 二、教材分析 豫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本课结合学唱豫剧经典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时选取了最为重要的豫剧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豫剧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豫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教学难点:唱出豫剧的韵味 四、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座位,男同学坐左边,女同学坐右边) 一、激趣导入: 这几天,我看了一个方言版的《猫和老鼠》这个动画片,看的时候就很想和同学们分享,后来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小段,咱们一块来看看。看罢,咱模仿一两句,中不中? 看片…… 模仿…… 师: 同学们,看了这个动画片大家开心不开心?(师用河南方言与生打招呼)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方言吗? 生:。。。。。。(引出河南方言) 师:河南方言特别有意思,刚刚录像里有这么几句话,咱们来学上几句?中不中啊? ˊˇ ˋˉˋ - 1、哎呀,太瞌睡了;  ˊˊˋˋ 2、你弄啥来吗;   ˋˊˋˊˋ 3、要注意安全; 河南人说话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去声很多;语气很重,能体现北方人的豪爽 二、新课导入 (一)继续模仿河南方言,引出新课内容。 师:河南人说别人说话没道理就是理太偏;说女孩啥事不干,啥心不操,在家享清福,就是享清闲。可女孩子不同意啦,就反驳道:谁说女子享清闲? (边说边带学生模仿) 师:河南方言咬字有什么特点?比如:偏、闲、棉。 (口型:咬字要“咧开”,多点an的感觉;语调: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有很多的第四声。比如:享清闲、白天、纺棉;语气:重,北方人的豪爽。) (二)听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1、初听选段:(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么多句河南方言。现在我们来听上一段河南的地方戏,听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河南的地方戏曲叫什么吗? 生:。。。。。。 2、简介豫剧: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它来源于民间,生活气息浓厚 ,非常受河南人民的喜爱。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课件出示) 师: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播放一段豫剧。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豫剧的唱腔和河南方言之间有什么联系?有相似的地方吗?如果有,你能说出来吗? 3、交流:咬字和方言、唱腔音调和方言腔调的关系 师:豫剧的唱腔和咬字跟河南人说话的腔调确实很像吧!让人感觉河南人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唱出豫剧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选一些出来大声念一念。看谁念得最像那么回事? 4、复听选段 师:要不我们再听一遍?中不中?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豫剧音乐中河南方言音调的韵味。(再次聆听选段) 5、小结 师:我们很多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 【戏曲唱腔和其他的民间音乐一样,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其咬字基本上就是方言,其行腔基本上是在方言音调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变形等发展而来的。本案从河南方言的感受和模仿入手,带领学生进入豫剧唱腔的学习。学生抓住了河南方言的咬字行腔特点,也就掌握了进入豫剧唱腔学习的钥匙。】 (三)讲述选段背景并揭示课题 师:我们把这段戏看了几遍,那么我想问大家:这段戏说了个什么事儿?唱的人是谁?边上围着她的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