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30293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大雨和小雨(表格式)

日期:2025-05-1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906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大雨和小雨 学科 音乐 年级 相关领域 表现领域中的集合歌唱、表演、理论知识等综合性艺术。 教材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课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将歌曲演唱与知识学习很好的融合,解决学习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问题,唱好歌曲的同时掌握音乐知识。(二)理论依据: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歌曲的特点,通过模仿声音、演唱歌曲、为歌曲增添声势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将本课的音乐知识与歌曲巧妙结合,使学生在歌曲演唱活动中认识声音的强弱。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一)歌曲分析:《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是一首描写自然现象和声音有关的歌曲。歌曲音域较低,歌词简单,具有儿童歌谣的特点。这首歌曲为五声宫调式2/4拍,两个乐句构成。这首歌曲结构规整,音域适中,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演唱。歌曲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演唱部分只出现了“”(跑跑跑跑)和“”(跑跑走)两种节奏型,熟练节奏型之后,将歌词带入节奏读几遍,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表现。音的强弱。音的强弱是在这一歌曲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来对比,学生更能增加生活中音强和弱的辨识度。(二)演唱歌曲能准确读出节奏。能够掌握歌曲演唱的强弱。能够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情况:一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好动,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个人音乐素养。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授课班级学生特点:学生演唱声音较好,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有一定的表演欲,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环节吸引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1.学生演唱能力分析一年级学生乐于参与歌曲表演,但容易过度兴奋,所以会出现喊唱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歌唱状态。2.歌曲的拓展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大雨和小雨,发现声音的强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歌曲中加入声势,并且改编歌词,例如:大鼓和小鼓、大鸭和小鸭等。学生很快能对歌词进行创编。歌曲创编后,歌曲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够做到边唱歌边表演。教学手段:通过按节奏、随音乐拍击节奏、观察歌谱、听辨音响等方式学唱歌曲、掌握音乐知识。加入大自然有关的图片增添兴趣,体验大自然的音乐。通过音的强弱增加在歌曲中的表现。教师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范唱的引导,激发学生音乐表现力,更好地表现歌曲。技术准备:在windows xp 系统中运用PPT教学课件。音频和视频。教学用具:琴。 3.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能够用抒情、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2、通过体验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方式,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跑跑走进行节奏练习,熟悉歌词,掌握歌曲间奏时拍击的节奏。2、通过聆听范唱、观察曲谱、模仿演唱等,学会并唱好歌曲。3、通过听辨、模仿,发现、认识声音的强弱。4、通过声势、合作、演唱,体验声音的强弱在歌曲中的表现。5、通过熟悉演唱歌曲,对歌曲歌词、表演进行创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在学习歌曲活动过程中,体验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使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抒情、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生活中的声音掌握声音强、弱的演唱技巧 问题框架(可选项)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教学进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