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46462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037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教学设计,建立,国家,封建,多民族
  • cover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部编版 授课题目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本课共三子目,分别是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本课以秦朝建立的条件、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为核心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个模块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秦朝统一六国的条件部分承接和联系了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内容;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农民起义又与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的内容衔接。这三课一起贯穿起来构成了中国早期封建制度的雏形。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理解国家兴衰存亡的一般规律。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秦朝以前的夏、商、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接着学习本课内容,能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学生开始初步了解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过程,理解秦朝制度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影响,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对国家统一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自豪感和判断力。同时,探究秦朝暴政种种的具体表现及其所导致的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学生认识国家兴衰存亡的规律。 教学目标 能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秦统一的条件,能够结合地图描述秦统一的时空顺序,感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能够解读材料,梳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绘制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示意图;能够结合运用相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探讨秦朝速亡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从秦末农民起义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着重掌握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掌握秦朝的暴政及其影响、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新课导入(3分钟) 师:我们初中时也学习过了秦王朝,那你们对秦朝的印象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统一、强大、暴政、短命 设计意图: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对秦朝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故以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本课学习的中心任务,对秦王朝的大致面貌有一个简要认识,为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营造氛围并奠基基调。 新课讲授 一、秦的统一 1、统一背景 过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立国之后,崛起之路并不平坦。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逐渐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这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的其中一员,究竟是依靠什么取得成功的?为什么在这么多的诸侯国中,秦国能脱颖而出,成功一统天下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看一下这几则材料。 引导学生解读材料。 设计意图:课件中所选取的这几则史料,分别从为什么要统一和秦国为什么能统一这两个方面解释秦朝统一的而背景,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区分不同的解释,并力争把解释与史实相结合,有利于解决这个难点内容。 2、统一过程 师:有了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