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59783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综合测试(含解析)

日期:2024-06-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1202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七,解析,测试,综合,演变,秩序
  • cover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单选题 1.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表明苏俄 A.已经重新定义私有经济的作用 B.并未对战时共产主义予以否定 C.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 D.向社会主义过渡完全宣告失败 2.1917年4月16日,列宁和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就是(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3.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第三股势力———法西斯势力在欧洲上台的标志是( ) A.1932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B.1933年,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为政府总理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D.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4.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各签字国政府彼此合作,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各国政府保证以其全部资源、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轴心国三个成员及其参战的追随者。这标志着(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 5.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特征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农轻重协调发展 C.优先发展农业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7.2014年6月6日,2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在法国西北部沿海小城乌伊斯特勒昂所在的宝剑海滩隆重纪念70年前在这里发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这次战役 A.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开辟来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D.标志着欧洲战争的结束 8.学者罗素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原因则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 A.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B.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是战争根源 C.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 D.军事集团的形成推动了战争爆发 9.1920年12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社会革命党、孟仆维克都有代表参加。他们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农民在完成严格规定的任务之后,可以按照商品自由交换的原则或合同规定的价格出售剩余的部分,取消贫农委员会,让农民有权建立自己的合作社组织等等。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仍然把控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具有社会基础 C.当时苏俄得到农民支持的原因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得到全面拥护 10.余伟民、郑寅达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中说道:“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