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69191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335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中国,学案,教化,法治,古代
  • cover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思想形成的过程与内涵,对主要思想家的思想进行分析。 了解秦汉以来各个时期的治国思想及重要法律,领悟儒学世俗化的内涵。 知识总结: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_____为核心的礼制,提出_____的思想。东周时期,以儒家的_____与法家的_____影响最大。 早期国家法律包括夏朝的_____,商朝的_____,周朝的_____。郑国子产_____,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儒家认为_____,主张_____,代表人物是_____。 孔子主张_____。 孟子主张_____。 法家认为_____,主张_____,代表人物是_____。 商鞅主张_____。 韩非主张_____。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秦朝:秦以_____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汉朝: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了_____。 魏晋时期:_____是最重要的变化。 唐朝:_____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法律: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_____为蓝本。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____,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法典沿袭_____,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_____。 教化: 宋朝儒学发展出_____。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_____教化乡里。 北宋_____是乡约的创造者。 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_____。 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_____和雍正帝_____,宣讲时也常常引用_____。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尚书》保存的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 A.道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君权神授”学说 2.周的王道政治对统治者有“德”的要求,是所谓“德政”。……春秋战国的霸道政治背离了周的王道。秦制取代周制,霸道的色彩明显,……法家所言之法是统治之法,不限制君权,所以是“霸道”的理论。材料反映出西周治理国家( ) A.崇尚“天下归心”的礼乐文化制度 B.采取儒家的治国理念 C.积极推行仁政思想 D.积极维系宗法分封制 3.以下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尚书·召诰》 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尚书·酒诰》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梓材》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A.天人合一 B.敬天保民 C.悯人悲天 D.人定胜天 4.《尚书》记载:“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 A.天人合一 B.君权神授 C.王位世袭 D.敬天保民 5.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游说列国,但均遭冷遇。这主要是因为(  ) A.儒学不适合争霸战争需要 B.百家争鸣导致儒法之争激烈 C.儒家思想未取得正统地位 D.《四书》《五经》成为经典 6.《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如“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以下材料与其体现的思想不相符的是 A.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B.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D.不尚贤,使民不争 7.《汉书》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主张凡是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 A.渗透了外儒内法的理念 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C.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