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72311

纲要(下)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2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32465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课件网)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民族民主之路,蜿蜒而曲折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民族民主发展之路———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图片、文字等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和概括,能够初步认识不同史料在实证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过程的价值。 2.运用文本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合理历史解释的方法。 3.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畏强暴、英勇斗争、追求民族解放的伟大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走向崩溃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一、共同的独立路 二、共同的求索路 三、共同的影响路 目录 CONTENTS ———运动的时代性 ———道路的多样性 ———运动的撼动性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运动的时代性 一、共同的独立路 壹 帝国主义战争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列宁 材料一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近代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新式工厂从1911年到1921年几乎增加了1倍。 ———《国际关系史》·第四卷(1918—1929) 材料四 一战期间,中国和印度的工人人数都超过了二百万;埃及工人达到六十四万人以上;阿根廷的产业工人增至三十五万。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探究一: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对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做出历史的解释。 一战及殖民侵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组织基础)。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基础)。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探究一: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对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做出历史的解释。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激化列强与亚非人民之间的矛盾。 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经济基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级基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组织基础: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国际原因 国内原因 ———运动的多样性 二、共同的求索路 贰 甘地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地点 国家 领导 方式 具体事件 东亚 中国 东南亚 印尼 南亚 印度 北非 埃及 东非 埃塞俄比亚 拉美 阿根廷 尼加拉瓜 墨西哥 地点 国家 领导 方式 具体事件 东亚 中国 国民党/共产党 武装斗争 北伐、土地革命 东南亚 印尼 共产党/民族党苏加诺 武装斗争 反荷斗争 南亚 印度 国大党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 土布运动食盐进军等 北非 埃及 华夫脱党扎格鲁尔 和平、暴力 对英有限独立 东非 埃塞俄比亚 皇帝 塞拉西一世 游击战 反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