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73906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日期:2024-06-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619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综合
  • cover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 (1)古诗词中用典精妙,如“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引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任用的愿望;“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贾谊、屈原的同情和对自身遭际的慨叹; “_____,_____”(王绩《野望》)中诗人借伯夷、叔齐的故事,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2)古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描绘了春光中天色湖光广阔无边的盛景;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用“_____,_____”再现了天地一色的雪后图景。 2. [2023·原创]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 分) 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A 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háo 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1)上面的语段选自《_____》,语段中的A 是指_____ (人名)。 (2 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潸然泪下(   ) 挥háo(   ) (3)“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这些义项,语段中“名又不成,功又不就”的“就”的意思为(  )(2 分) A. 凑近;靠近 B. 到;开始从事 C. 完成 D. 被;受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A因为什么事被刺字发配到江州?②按照“人物+ 地点+ 事件”的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6 分) 3. [2022·芜湖模拟改编] 某学校将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以“魅力阅读·一生相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 分) (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5 分)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名篇佳作卷帙浩烦,而诗歌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阅读中,我们感受着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情壮志,沉醉于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生活,_____ _____……诗是草木,是大地,只要俯身,才能够亲吻到它芬芳的脸颊。 所以,让我们尽情品味诗的芬芳吧! ①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应修改为“_____”。 (2 分) ②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1 分) ③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 分) (2)阅读下面语段,概括“古诗词”的作用。(4 分)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的符号。我们从小就接受古诗词的熏陶。它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拉近古诗词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就是拉近你我之间的距离。只有重温经典,才能让你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舒缓心情,追寻诗意人生。 (3)有人认为现在阅读要有“仪式感”,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喝一杯咖啡,听着古典音乐。对此,你有何看法?(4 分) 二、阅读(55 分) (一)[2022·自贡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2 分)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上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就准时来。他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开始提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