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78870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58161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理解本课寓言所阐述的道理。 4、学习庄子的论辩技巧,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目 录 01 作者简介 02 写作背景 03 预习检测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总 结 作者简介 PART 01 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一、体制。 先秦说理文中《庄子》最具文学价值。 (一)《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内篇庄子所作,外、杂篇庄子后学。 (二)思想。 1、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保持独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2、源于又发展了老子思想。“道”是其哲学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3、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个体,生命融入宇宙万物,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4、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二、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三、想象和虚构。这些寓言具超常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一)哲学思想精深玄奥,具神秘色彩,适合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暗示。 (二)从“道”的立场看,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时空无限,宇宙无穷,站在宇宙高度看待万物,因而,其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局限和物我分别,恢诡谲怪,变化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三)想象诡奇是为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艺概·文概》);奇幻的想象还反映了他对现实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艺概·文概》)《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情感曲折的流露,如接舆歌中,表现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 四、形象恢诡的论辩。 (一)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手法代替逻辑推理,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体味其中的哲理,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 (二)站在相对主义立场提出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近于诡辩。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文字,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逻辑上并不严密。如《马蹄》。 五、诗意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的特点。方东树:“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 写作背景 PART 0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两个人在濠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