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82289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21291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相关常识,把握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3.把握王安石在书信中表达的观点态度,学习说理艺术。 4.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 文”,故世称王文公。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答司马谏议书 回 复 书 信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书信、文件讲,说明写给谁。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另一种是作书写、记载讲,如“明初四杰”之一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赌输赢的人的故事。 官 职 宋:谏院-鼓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之长 写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文章主旨 《答司马谏议书》是回复给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一封书信。 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识记重点字音 怨谤(bàng)  强聒(guō) 重(chóng)念 难壬人( nàn rén) 恤(xù) 胥怨(xū ) 度(duó)义 盘庚(gēng)  会晤(wù) 结构图: 针锋相对  态度坚决 课文分析 第1段:写信缘由———为什么写这封信?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 蒙 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某:古人在书信上用“某”来代替自己的名。 鄙人王安石敬曰: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政事常常不一致,所持的政治主张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在您耳边唠叨不休,最终也必定不被谅解,所以只是很简略地回复书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又想到承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鲁莽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见恕:谅解我。“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如“慈父见背”“见谅”。 第2段:驳斥谬论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经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