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二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教学设计 课题 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1.说说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了解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3.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难点 懂得如何去克服依赖情绪和依赖思想。学会生存的技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小调查①打扫自己的房间A.经常( ) B.很少( ) C.从不( )②独立完成作业A.经常( ) B.很少( ) C.从不( )③洗自己的衣服、袜子A.经常( ) B.很少( ) C.从不( )④整理自己床铺A.经常( ) B.很少( ) C.从不( )你是一个自立的人吗?如果上述调查的结果表明你还不够自立,你将如何做?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做个自立的好孩子》,学习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出示课题。 填写调查表、思考,引入主题。 通过课前小调查,了解学生的自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1页肖冰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1)为什么老师和同学都喜欢肖冰?(2)肖冰是怎样成为一个自立的好孩子? (1)肖冰办事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团结同学,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关心照顾他人,坚强独立。(2)肖冰的坚强独立和父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从小他的书包、衣服、生活用品都是自己整理。(二)心灵港湾1.什么是自立、自强?“自立”最浅显的意思就是不依赖他人,自己的事自己做。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摆脱依赖、自我独立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一个身体上的自立,渐渐长大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开始需要个人的自立。什么是自强?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就是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自强自立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如果缺乏自立能力会怎样?如果缺乏自立能力,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没有人能帮你时;或者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你独立生活时,你就会惊慌失措,被困难吓倒,完不成应该完成的任务,更实现不了你的理想。有的人能像肖冰一样照顾好自己和别人,但有的人则不然。例如,有的同学每天写完作业非得让父母帮自己检查不可;有的同学很少干家务活,像洗衣服、扫地、洗碗等简单的活都不会做;有的同学一点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知识都没有,独自在家或遇到意外事件时常常手足无措……这样的学生是不是缺乏一些自立能力呢?是不是缺乏一些应有的生活和学习自理的意愿呢?4.怎样做到自立?自立,是一种生活的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自立,要求你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能够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自立的人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有所作为。自立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自己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等大人的监督、催促,主动学习,从时间、内容上安排好作息这样才能有更多收获。三、活动在线 活动一 故事分享6人一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完成后,小组推举一个同学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看一看,哪个组的答案最有意义。下面是发生在两位小学生身上的真实故事。你愿意像她们那样吗 为什么呢 故事一:一位小学四年级女生,某日下午放学后,把奶奶给她带的两个鸡蛋原样带回了家,没吃的原因在于,奶奶忘了剥鸡蛋皮!你愿意她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吗?不愿意2. 因为他缺乏自立能力,遇事不能自己处理。3. 你们建议这名女生在学习生活中要这样锻炼自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整理衣柜、床铺、拖地、洗碗、整理书包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父母代办,形成独立自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