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93272

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64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 cover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1、朗读诗词,读出韵味。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的情境。 3、了解词人生平,感悟词人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美读诗词,体会词的情境,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 了解词人生平,知人论世,感悟词人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铺设情境 同学们,上课伊始,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放飞想象,听完之后,老师将请你来说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听音乐时,你脑海里闪现出了哪些画面? 播放音乐,生闭目聆听。 交流:雄浑、壮阔、紧张、豪迈,号角声声,战鼓阵阵,沙场点兵,将士出征,奋勇豪迈...... 音乐的美妙,在于通过音符拨动心弦,把我们带入意境;而词人的高明,则在于通过凝练的语言展现画面。今天,伴着这雄壮的出征的号角,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明确课题,了解作者。 1、齐读课题,解读信息。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然后说说你从中获知了哪些信息? (1)词牌:《破阵子》。《破阵子》唐教坊曲名。 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提示:词牌,原本只是词的格式,规定的是词的韵律、曲调、长短句。这个词牌名的来源,同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配合的。 (2)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赋:记叙,“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都豪放、壮美的作品。题目意思是:给陈同甫写的一首壮词。陈同甫是谁? 2、初识英雄,简介作者。 (1)填写词人名片。 辛弃疾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词人,你能快速填写“辛弃疾名片”吗? (2)补充材料:辛弃疾: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同学们很熟悉辛弃疾词人的身份,其实,辛弃疾,他还是位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英雄。 辛弃疾: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公元1161年,辛弃疾聚众二千人起义,反抗金军侵略,投奔北方抗金将领耿京。 公元1162年,辛弃疾率领五十人,直捣五万重兵驻守的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全身而退。 公元1164年,辛弃疾著《美芹十论》,分析宋、金两国政治军事形势,并对如何收复北方提出一系列措施,彰显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公元1175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仅三个月时间,平定了走私茶叶的盗寇。 公元1180年,辛弃疾任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飞虎军成立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不但很好地维护了地方治安,而且对北方边境的守备也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 公元1181年冬,辛弃疾受弹劾而被罢官,不得已,闲居江西上饶。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本词就写于上饶闲居期间。 通过材料,我们知道了辛弃疾能文能武,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3)观看记录片《辛弃疾》视频片段。 为了加深对辛弃疾词风与个性的理解,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千般勇武,万丈豪情,不仅是辛弃疾个人的理想,也是天下英雄共同的胸臆! 三、三读诗词,读出韵味。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失意的将军、杰出的文人,倾听他内心的独白。 “三分诗词,七分读,”老师给同学们定下三读诗词的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 (一)一读:字正腔圆,读准词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请学生朗读,其他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