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五声调式旋律编创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自编教材 章节 课时 第 1课时 年级 四年级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魅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个性化的创编过程中,享受到旋律创编的乐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拍、创等活动,独立完成五声调式旋律的编创,并能视唱、分享。3、知识与技能:对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有初步的了解,能使用打谱软件创编五声调式旋律。 三、学习者分析(1)学情介绍:旋律编创是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属于音乐课标中的“创造”领域。本校四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唱名和简单的节奏,目前能较熟练视唱简谱,能用指定音,按指定的节奏编创旋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编创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节拍与节奏的混淆,时值线的错误运用,音高、速度等元素和旋律情绪不能联系,对音阶关系和音区无感知等等。(2)设计思路:本课,我利用平板、打谱软件、建立作品欣赏评价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五声调式的结构,编创有中国风的旋律。传统的旋律编创课,可看,但不可感、不可评,没有多元的感受,这是传统音乐课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音乐课最大的区别。当孩子们把自己编创的简单的旋律通过软件转换为可以聆听的音乐时,他们对枯燥的旋律编创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本课完成旋律编创活动探究———实际操作———作品聆听———视唱分享———调整修改———完整呈现的全过程,在体会旋律创作乐趣的同时,达成本课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初步感受和了解五声调式。难点:利用打谱软件,以五声调式为创编基础,按指定节奏,辅以不同的速度、力度、音区编创旋律,呈现出风格不同的作品。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听 通过对比聆听,从节拍、速度、情绪、乐器入手,分析两首乐曲的相同和不同。初步感受中国五声调式音乐和西洋大调式音乐的不同。 教师播放两遍《雪绒花》《彩云追月》两首乐曲,请学生从节拍、速度、情绪、乐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再思考两首乐曲的相同和不同。 1、第一次聆听两首乐曲,在平台讨论区完成对作品的分析。2、第二次聆听两首乐曲,结合第一次的分析,完成表格。 1.教师利用学习通软件平台,在手机端操作课件,替代了传统的U盘拷贝方式,增强了交互性,提高了课堂实效。2.学生使用学习通的主题讨论功能,结果反馈直观、快速,即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更能快速提取所有学生观点关键词,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唱 通过两首乐曲主旋律的视唱,找出其音符组成的不同,初步了解五声调式的结构。欣赏三首五声调式歌曲,再次感受用五声调式创作的经典作品,为后面的编创环节做铺垫。 组织学生视唱两首乐曲的主旋律,教师分别用钢琴和色空鼓伴奏。引导学生找出两首乐曲主旋律是由哪些音构成的,引入五声调式概念。西洋大调:1234567五声调式:12356 1、生视唱歌谱,分别找出两段旋律中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2、找出两段旋律音符的不同,第二段没有4、7两个音3、了解五声调式,并欣赏由五声调式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 1、教学中教师操作始终在移动端进行。拜托了讲台对教师的束缚。便于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更好的接触与沟通。2、学生通过学习通投屏,掌握相对应的学习信息,视唱旋律谱,能快速找出两首乐曲的音符组成,并找出不同之处,为学习五声调式奠定了基础。 拍 通过拍、唱节奏练习,熟悉编创的指定节奏型。并体会同样的节奏,速度、音高发生改变,音乐情绪的影响,为编创旋律提供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分慢速、中速、快速拍指定节奏,分别用“5”“3”“1”唱指定节奏,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1、分三次(慢速、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