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学情分析 优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阐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缺点: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学生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会不自觉的关注局部细节而忽略整体,容易把景物画歪,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2.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透视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3.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 难点:如何用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出示三幅图,分析画面特点。 第一张图,近处的物体比较大,远处的物体比较小;第二张图,近处的公路比较宽,远处的公路比较窄;第三张图,近处的画面很清晰,远处的则有些模糊,也就是近实远虚; 总结:这就是透视现象。我们把这种透视现象运用到绘画当中,就能让人产生强烈的立体空间感啦。 (二)直观感受,了解概念 1.名画欣赏,感受透视现象 欣赏荷兰著名风景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村道》。 欣赏感受:画面中乡间小路两旁的树木,由近及远,越来越小,小路随着画家的视线往远处延伸变得越来越窄,远处的风景也比近处的模糊了。这幅作品形象地再现了透视现象,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甜美。 2.观察思考,发现视平线和消失点的规律 (1)解释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 观察《村道》这幅画,树木由近及远慢慢变小直到这一点消失了,小路也慢慢变窄直至这一点消失了,画面中这样的点叫做消失点。消失点与物体可视部分连接的线叫做透视线。而穿过消失点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 (2)如何在画面中运用视平线和消失点 不同的视角决定了视平线的消失点的变化。在我们对景物进行绘画之前,我们要先确定突出表现画面的哪个部分再去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当为你想要表现低处的景物时,视平线就要高一些; 当你想要表现高处的景物时,视平线就要低一些; 当你想要表现风景右侧多一些时,消失点就要往左移; 当你想要表现风景左侧多一些时,消失点就要往右移。 3.欣赏名画,感受透视规律 课件轮播《最后的晚餐》《夜间咖啡馆》《雅典学院》《忧郁神秘的街道》 (三)归纳步骤,掌握方法 看了这么多的世界名画是不是也想动手画一画了呢。接下来老师就交给大家绘画透视的方法。 1.找到视平线。 2.找到消失点。 3.画几条透视线。 4.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的规律绘画出景物。 (四)教师示范 老师运用透视规律画了一幅画,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欣赏学生作品 视频看完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有几位同学也展示出了他们的作品,我们快来欣赏一下吧。(展示教材中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他们运用透视现象,画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