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613669

2022-2023年初中学业会考考试识记记忆--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0次 大小:2230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2-2023年,初中,学业,会考,考试,识记
  • cover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思维导图】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中华民国政治混乱。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主阵地: 1915 年, 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与北京大学。 3.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 鲁迅 等。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 民主 与 科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2.历史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原因:中国在 巴黎和会 上外交失败。 2.时间与地点: 1919 年5月4日,北京学生进行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原因:6月3日,北京爱国学生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2.表现: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工人阶级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 上海 。 3.初步胜利: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爱国运动。 2.意义 (1)中国 工人阶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程标准】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传播 (1)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 介绍。 (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共产党早期的组织:1920年夏, 陈独秀 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 (1)时间、地点: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上海 秘密召开。 (2)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②大会确定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 陈独秀 当选为中央局书记。③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 工人运动 。 (3)历史意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 开天辟地 的大事。 3.中共二大 (1)时间、地点: 1922 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①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②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表现: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了大小罢工1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