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615906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4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6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
  • cover
《空间与层次》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2. 能运用透视描绘场景的体积和空间。 3. 深入理解透视在绘画表现中的意义,并在透视法则的基础上强化艺术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教学难点:透视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物照片、昆山城市照片、学校照片。 学具: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导课 (1)媒体呈现昆山城市建筑物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欣赏昆山历史变迁过程各种建筑物的新旧变化,让学生思考用何种方法记录下来更有意义。 (3)面对如此美景,我们该如何记录呢? A出示荷兰霍贝玛《林间小道》 B总结出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2. 限时作画,提出问题 (1)教师示范画,运用透视规律:“近大远小”,根据霍贝玛《林间小道》来简单示范画。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限时作画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继续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媒体呈现教材建筑物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 (4)教师板书示范成角透视的透视图,并在透视图的基础上变化成街头一角。 3. 拓展思考 (1)媒体呈现建筑物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 (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4. 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透视知识,在多媒体出示的几张照片中选择一张进行速写创作。 5. 展示评价 实物投影展示部分有特色的同学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建筑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否有小巷的推进干,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6. 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同时,平时生活中加强透视练习,为下一课探索艺术作品中的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做准备,从而能让学生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