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618377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22870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3,2022
  • cover
(课件网) 莲花,是中国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也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命人开挖了一方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传世名篇《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他与李宽、韩愈、张拭、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衬托的手法。 (4)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累积 鲜有闻 yí fán yū zhuó xiǎn yī xiè màn 周敦颐 甚蕃 淤泥 濯清涟 不蔓不枝 亵玩 噫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熟读文章 爱莲说 熟读文章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通译全文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艳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我”爱莲花的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感知课文 作者仅仅在写莲花吗?分别赋予了莲花怎样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通达事理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自尊自爱 不仅如此。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品质。 以写物来写人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 他运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本文是周敦颐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写作背景 作者在写莲花之前写了什么 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