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济南版) 复习目标: 1、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4、识别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能规范使用显微镜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下列图示分别体现了哪些生命现象 A:生物具有 现象; B:生物具有 现象; C:生物有 现象; D:生物具有 。 (2)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基本特征 。 新陈代谢 繁殖、遗传与变异 生长发育 应激性 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完成填写。 2.生物的生活环境 (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 的下层、整个 和 的上层。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我们居住的星球,有种类繁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共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 、空气、适宜的 、稳定的 等。 (3)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栖息地不同的特征,是由土壤类型、 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的。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水分 温度 营养供给 温度 3.探究的基本过程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回答问题: (1)设置A瓶的作用是作 。本实验的实验组是 瓶。 (2)设计此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有 原则和对照原则。 (3)由巴斯德的探究过程可知,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 _ 等。 对照 B 微生物 单一变量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事例 采用探究方法 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 法 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法 验证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法 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 法 4.探究常用的方法 调查 观察 实验 测量 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①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②遮光器〈光圈〉③反光镜〈反射光线〉 ④粗.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⑤镜〈座.柱.臂〉⑥载物台〈通光孔〉⑦镜筒〈目镜〉⑧转换器〈物镜〉 使用步骤 A.取镜 安放. 注意事项 ①亮度.清晰度的调节; B.对光--先转动转换,再遮光器,最后反光镜. C.放标本--通光孔的中央 D.观察-- -- E.收放 ②放大倍数的计算; ③污点判断和处理;(目镜,物镜,玻片) ④标本的移动情况; ⑤不同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物像情况 先降后升 先物后目 先粗后细 先低后高 练习使用显微镜 5.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记忆主要部件名称和作用 · 1、某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看到如图四个视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要使视野丙变为视野乙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要使视野甲变为视野丁的状态,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C.要使视野乙变为视野甲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D.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看到的视野依次是丙、乙、甲、丁 B 对点训练 2.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在下列图示中,目镜是 ;放大倍数较大的目镜是 ;物镜是 ;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是 。使用下列镜头看到细胞体积最大的组合是 ;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视野最暗的组合是 。 ②、④ ④ ①、③ ③ ③④ ①② ③④ 课堂小结 本章知识结构 1.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需要营养 B.生长和繁殖 C.进行呼吸 D.遗传和变异 2.下列诗词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 B 课堂达标检测 3.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