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666728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阅读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4180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作品简介】 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 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 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 的著作,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2.《经典常谈》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主题思想】 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作者简介】 1.本书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 等。我们学过他的《春》《背影》 。 【艺术特色】 内容简洁精辟,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有引人入胜之处。 【章节梳理】 《说文解字》第一 2.最古老的文字是刻在龟腹甲和牛胛骨上的甲骨文,以及铜器上的铭文即金文。 3.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这个传说暗示文字起源于夏商之间。 4.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籀(zhóu)文又称大篆。秦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推出《仓颉篇》,与识字书《史籀篇》齐名。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又演变成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5.西汉史游撰字书《急就篇》,是中国古代教学童识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字书,在古代常被用作识字课本和常识课本。 6.《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研读一切古代典籍的工具。 7.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日、月等)、指事(上、下、刃等)、会意(几个字合为一字,如“止”“戈”合为“武”,“人”“言”合为“信”)、形声(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一个表声一个表意,如“江、河、该”。声部也有兼表意的如“钱、浅、贱”,声部“戋jiān”具有表意功能,具有“小”的意思。)【这四种是造字的方法】。转注(用同义字互相解释)、假借(没有这个字或者本来有这个字但使用时借用其他字)【这两种是用字的方法】。 六书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周易》第二 8.《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做,是一本讲八卦占卜的书。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这本书发扬儒家哲学,诠释《易经》,便是《易传》。后来人们借此书把阴阳八卦和五行结合起来,演变出种种迷信花样。 《尚书》第三 9.《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汉代人把其编辑起来,改成《尚书》。“尚”即“上”,意思是上古时代的书,被列为儒家经典,是“五经”之一。 《诗经》第四 1.诗的源头是歌谣。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便是《诗经》。 2.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经》"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3.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 三礼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