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690243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594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川省,考试,答案,版无,图片,试题
  • cover
D,选文第④吸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13段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父亲的形象,也让 “我”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支持“我”自作主张退学,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 B.父亲知道“我”买了一双不实用的最漂亮的鞋,还未批评我,并为“我”买了镇上鞋店里 兴贵的鞋。 C.选文由“鞋”展开主要事件,表现了“我”的自卑与虚荣: D.选文多次写到“鞋”,突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与疼爱:推动情节的发展。 15.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 16.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一18题。(6分) 别薛华 王勃 送递多穷路,追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读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送送”意为送了一程又一程,“避遮”言友人之惶惶不安,巧用叠字,富有音韵美。 B.领联紧承上联细致描景,“干里”“百年”实指行程远近、时间长短,寄予深沉感慨。 C.尾联缩合题意,意蕴与杜甫《梦李白》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两句相近。 D.本诗为五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稳妥帖,全诗语言选练,情思真整含意隽水。 18.下列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送送多穷路,遑遮独问津”一句,既写出两人心情的凄苦,也写出了两人情义之深厚, 表达彼此难分难合的深厚情谊。 B.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 怜惜和劝慰之意。 C,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 怀才不遇的孤愤。 D.“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一句以实写虚。将无形的心情写成了漂泊之物,使人在天 涯的沦落之情更加形象生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一22题。(19分) 【甲】小石潭记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什,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性,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拔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平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什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粪古,余第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壶。 【乙】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希。”廊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②浪,水石相搏 ③,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哈之,南声画 胡,北音清越④,粹止响腾⑤,余韵⑥徐歌。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道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李僧使小童持登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应应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 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曾咳⑦如钟鼓不绝。舟 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辨,不知其浅深,微波入需,涵澹澎湃而为此也。丹回至 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寐坎饺搭⑧ 之声。因笑谓迈曰:“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脑断⑨其有无,可乎?耶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