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696879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共23张PPT)(新高考人教版)板块十 写作87 情境任务作文审题立意——审准情境,完成任务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319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情境,高考,2024届,审准,立意,审题
  • cover
(课件网) 写作 板 块 十 情境任务作文审题立意 ———审准情境,完成任务 学案87 复习任务 1.掌握情境任务作文的审题立意之法。 2.行文过程中如何展现情境、落实任务写作。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情境任务作文的审题立意 情境任务作文是近几年高考较为青睐的一种命题样式。它由所给材料、情境任务、写作要求(“三自”“四不”)三部分组成。所谓审题,就是既审材料,又审情境任务,而且后者是重点。 (一)审准材料 1.综合材料,抓住核心概念、关键语句、重要对象等要素,读懂并概括内容。 2.综合材料内容及相关要素,读懂材料内容。 3.分析材料既要抓住关键语句,又不能忽视材料细节,需要“全面把握”。有些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总会或多或少,或“一叶障目”,或“丢三落四”,遗漏材料的部分内容,造成审题偏差。所以,大多数材料作文题,都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就是在提醒考生审题时切勿断章取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情境任务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少是多则或复合型材料,理解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将复合型材料从时间、空间、属性等角度进行分类处理,找到碎片化材料的内在关联;(2)对多则材料可以采取异中求同法,把握文章内容。 (二)审出情境任务 1.审准情境 即试题给出了什么样的写作情境,或班级读书会,或国际交流大会,或毕业赠言等。 2.明确任务指令 (1)内容指令,就是要求你写什么内容,这是审题关键中的关键,要认真、仔细地斟酌每一个字词,尤其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绝不可发生理解上的偏差。如2020年全国Ⅰ卷中“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感触”“最深”是关键词,“最深”暗含三者的比较。又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中的“地名”,就是最核心的词,绝不可等同于“地方”。 (2)写作主体指令,即写作主体是谁。高考作文“写作指令”对写作主体的要求不仅是“考生”的实际身份,而且是置于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中的交际主体,因而对写作主体就有时代背景、身份、年龄、职业、经历等方面的显性或隐性规定。审题时一定要明确这一点。 (3)写作对象指令,即读者对象是谁。过去,高考作文写作是长期缺失读者对象意识的。如果有,也是投阅卷者所好。现在,写给谁的,任务指令中已经很明确、具体了。 (4)对话或文体指令,即使用什么样的对话文体。如材料规定的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等。 在完成这两项审题任务的基础上准确立意: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联系。 (1)对于分析材料时所得出的基本观点,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多角度思考,深化认识。 (2)联系时代、文化、个人等因素,进一步理清材料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深入思考。 (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审材料:读懂内容,抓住关键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