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01472

广东省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73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三二,语文
  • cover
广东省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茅盾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这至为简单的三个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在中华诗史上,唐诗是一座高峰。开唐伊始,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社会呼唤刚健有为的价值重建,加之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发展,格律诗经过漫长的积淀终于定型。接下来,一种全新的“盛唐气象”通过唐诗喷薄而出。 诗词文化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征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