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719078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案(表格式)人美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01-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6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 cover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科书 书 名:美术教材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二)两张风景画,一张平面的,一张有透视现象的 师:那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 生:有透视现象的那张图片更有空间感。 师:出示课件(三)为什么它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 生:画面的景物越来越小,最后都变成一个点,所以空间感强 生: 生:。。。。。。 师:你在哪里见到过这种现象? 生:。。。。。。。 师:出示课件(四)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我们原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板书:透视现象 近:高大 宽阔 远:低矮 窄小 联系生活,了解概念 师:如何在绘画中表现透视现象呢? 师:板书 绘画中的(补充) 师: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几位新朋友 消失点(出示课件五并板书)我叫消失点,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是我,你能找到我吗?(点课件--直观感受) 师:消失点的位置可以变动吗? 师:出示课件(六) 生:上台标出消失点 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可以变动 师:想突出走遍的景物,消失点就王右移,右边的景色美,消失点就往左移。 视平线(出示课件七并板书)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平视时我与地平线重合。(点课件--直观感受) 师:站着用手比一比自己的视平线 师:蹲下用手比一比自己的视平线 生:了解视平线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 师:出示课件(八)想表现视平线以上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消失线(出示课件九并板书)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景物的轮廓与消失点的连线 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师:出示课件(十) 师:正八字形和倒八字形分别师图片中的生命地方? 生:道路和天空 师: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生:观察思考: 近宽远窄 师:出示课件(十一) 师: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生:小组探究 生:观察思考:树的变化 近高远矮 近粗远细 近疏远密 (师板书) 师:出示课件(十二) 师:对比树的透视规律,发现颐和园长廊横梁与树的变化 生:自主讨论的出结果:一样的规律:近高远矮 近粗远细 近疏远密 取景方法 师:出示课件(十三)图片对比 我们在观察一处风景时,看出去的范围是一个椭圆形———视线范围 用手势确定取景框(可以师横向,也可以师纵向) 找出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师:出示课件(十四)分析学生作品 1.学生作品是怎样取景的? 2.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 生:观察讨论 五:教师演示 师:出示课件(十五)我们来看一个微课视频, 确定视平线、消失点的位置 确定消失线的位置 分析风景的透视特点 演示近处树的画法和远处水和天空的画法 添画完整 六、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对照片风景写生,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七、小组评价 1.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2.评一评:谁的画面空间效果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