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33261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诗词鉴赏:诗歌内容理解(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36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诗词,鉴赏
  • cover
诗词鉴赏:诗歌内容理解 (共18题) 一、复合题(共18题) 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 天接云涛连晓雾,里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莲舟吹取三山去!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连”“转”“舞”等词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的图卷。 B.“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C.全诗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现实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求。 D.词人的愿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只能寄托于梦中虚无緲的神仙境界。 (2) “嗟”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其后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以“ ”为着眼点,抒发了对 。 (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两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诗人登上碣石山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请简要概括。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观”字统领全诗,并且奠定了“慷慨激昂,豪迈雄奇”的感情基调。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写近观之景,有力地刻画出大海的壮阔以及惊心动魄的声势。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沧海之大,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这首乐府诗中,诗人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同时抒发了决心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箫鼓追随春社近”一句是如何传达出陆游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的?请具体分析。 (2) 表现理趣是宋诗一大特点,请结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古诗词曲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全篇围绕“望“字展开,视野从山河到城,再到草木花鸟。 C.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2) 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 “妇姑相唤浴蚕去”中“唤”在诗中的意思是 。 (2)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3)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该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