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学习目标 1、识记种群的特征。 2、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工蜂 ? 思考 1.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地域内 ②同种生物 ③全部个体 一、种群 练习: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C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如何确认放牧量,从而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 人们最关心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种群研究的 核心问题 二、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请看课本,然后思考种群数量有哪些特征? 种群密度 阅读课本,什么是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估算(取样调查)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逐个计数 直接 间接 (1)样方法 阅读课本P60-62 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选取样方的关键: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是随机取样 ④选取样方的方法: ①含义: ②适用对象: ⑤记数方法 ———目标植物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确定调查对象 随机取样 计数 求值 :选择常见的某种双子叶植物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确定样方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确定样方大小:应根据被调查植物类型而定。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⑵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总体密度。 ②适用对象: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数量的估计。 第1次 第2次 ③计算方法: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羊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羊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羊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 即 N∶M=n∶m 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N=M(总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⑴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⑵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⑶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⑷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