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58941

2 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976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济南,冬天,2课时,教案
  • cover
2 济南的冬天 (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 老舍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丽画面,也情不自禁地被这济南的冬天的美景陶醉了。为什么会产生共鸣?因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发挥了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又生动形象的语言。这节课让我们来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二、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感受文辞之美。 1.学生自主赏析。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用以下句式:我认为    最精彩传神,它妙在         。(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抒情方式、作者的情感等角度赏析。)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并做好批注。 2.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学生组内交流,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全班展示,教师即时点评。 交流点拨示例: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赏析】“像我”独立成分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目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 ②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赏析】间接抒情,隐隐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呼啸的寒风声,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里风的轻柔。如果说成“没有风”,则与实际情况不符。 ③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出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以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 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赏析】山居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 ⑤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赏析】“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覆盖下的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赏析】“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山在夕阳与白雪交相辉映下的娇美情态。“太秀气”直接抒情,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小山强烈的赞美之情。 ⑦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赏析】两个“卧”字用得准确、传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安适、恬静的美好境界,抒发了作者对雪后济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3.背诵,想象意境之美。 学生背诵自己特别欣赏的段落,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一段,边背边想象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体会意境之美。 同桌互背,享受收获的喜悦。 (二)比较阅读,发现共同之美。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只要能结合两篇课文说出相同之处,就予以表扬肯定。) 示例:1.情景交融。两篇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都融入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感染力。 3.虚实结合。文章在描写眼前实景的同时都结合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引人入胜。 三、拓展延伸 借鉴课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