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62195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含解析)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876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中高,三二
    高2020级高三二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是文明润人心,最是文化流永传。央视播出《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网络引发收视高潮,关于中国经典文化和精粹文明的话题讨论也在网络成为焦点。同为中国人,共饮华夏文明长河一泓水,同根同宗、基因传承,华夏文明的力量绵延至今,依旧闪烁着无比璀璨的光芒,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得不说,“典籍里的中国”只是华夏文明的一扇小小的窗,将广袤无边的华夏文明开启一个角,让人感受到其中宇宙释放能量般的无穷魅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从黄炎传说,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宋元明清,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高深内涵与广博厚重。中华文明如同一个宝库,任何一个元素、一个阶段,都能泛荡起文明弥足珍贵的涟漪与碧波。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因有薪火相传、一脉相系。从诸子百家,到秦赋汉歌,再到唐诗宋词,又到元曲明清小说,文字在文明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文化的载体总是以多元的形式不断完善和洋溢色彩,如同在华夏文明千年长河淘洗与打磨的五色鹅卵石,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之韵味。当然,文明是劳动的成果,离开劳动的文明是缺乏支撑的。从玉门关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江南园林,从万里长城到兵马俑,从滕王阁到岳阳楼,甚至是日常的饮食、服饰、车马等等,无不是劳动结晶的沉淀;从竹简刻写,到造纸印刷,文明与科技似乎天然汇通一体。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再到“云时代”、智能时代,文明的脚步蝶变升级,正是“劳动创造———科技变革———文明演绎”的爆炸内循环。 文明在历史更选,文化自信屹立长存,历史的标尺延伸到今天,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同样深深烙印着华夏文明的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与优秀文化在激浊扬清、去伪存精中得到彰显与诠释。当然,这些先进文化、先锋文明同百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多年社会主义史分不开。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拓展了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将释放更具绚烂的光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携带者、继承者和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向高潮,必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激发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辗,必定要从党史中寻找密码钥匙,提振文化自信的根源与动能。 《摘编自段官敬《典籍里的中国,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川观新闻2021年2月14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吐故纳新、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才有了勇毅顽强、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 B. 无论是黄炎传说还是秦皇汉武,都彰显了中国经典文化的高深内涵和广博厚重。 C. 文字是文明中最重要的角色,标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有的文化风格和智慧韵味。 D. 文明是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用劳动创造推动文明演绎,从而实现新时代的科技变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点出议题“文化与文明”,然后从文化自信、华夏文明、历史维度展开论述,条理清晰。 B. 文章第三段在论述华夏文明和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