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65896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基础知识默写填空(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38319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下,社会,教师,学生,填空,默写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线索】 【思维导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①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②政治上: a.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大权。 b.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轮换的制度,频繁调,;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续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巩固统治。 2.措施: ①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评价: ①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 (3)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4)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人物: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3.目的: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措施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5.结果 (1)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2)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知识联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 北宋 汉族 赵匡胤 东京(开封) 960年 1127年(被金灭) 南宋 汉族 赵构 临安(杭州) 1127年 1276年(被元灭) 辽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916年 1125年(被金灭) 西夏 党项 元昊 兴庆(银川) 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