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74131

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01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67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课,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2022,2023
  • cover
第5课 中国山水画 教学设计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皴法的兴起和分类,理解披麻皴的美学意义。 2.学习披麻皴画山石的要领,学会用披麻皴画山石。 3.通过教师讲授,欣赏山水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4.掌握皴法的分类和披麻皴的概念,理解披麻皴的美学意义。 5.通过教师微视频示范演示,学习体会用披麻皴画山石的过程要领、表现方法。 6.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了解山水画披麻皴蕴含的美学内涵,从而乐于学习中国山水画,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7.体会披麻皴表现山石的方法乐趣,学好画山水画,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披麻皴的美学内涵,体会用披麻皴画山石过程,学会画山水画。 教学难点:如何用披麻皴画山石,皴擦表现山石立体感、质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1. 最初的青绿重彩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立。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游春图》,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恰当配以殿阁、舟船,形成独立完整的山水画形式,山水画开始独立成科。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等对山水画进行进一步发展,创造以细如蚕丝的匀净线条勾勒填色的青绿重彩山水画法。 2.水墨山水的出现 王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受前面展子虔、李思训等影响的青绿重彩精细工整的工笔山水;另一种是受吴道子影响发展成的水墨山水,他首创“破墨山水”画法。 水墨山水的出现使刚独立成科的中国山水画,又形成了青绿重彩工笔山水画、水墨写意山水画两大派系。 (二)皴法的出现和董源创造披麻皴 1.水墨画的水墨渲染启发皴法的出现。 皴法是一种用笔墨的方法,可以按点、线、面概括为三类———点皴、线皴、面皴。专用于描绘山、石的脉络和质感,也表现近树主干的皮纹和质地。 2.董源创造披麻皴 五代南唐画家董源创造了披麻皴,披麻皴是线皴的一种,其线条轻松随意,长短参差不齐,犹如披散的麻,故名披麻皴。董源师法自然创造披麻皴:江南地带山峦多属丘陵,雨水会冲刷出许多纹路。董源用披麻皴舒展的线条,表现自己切身的审美感受,反映出江南疏松平缓的土质地貌特征,意象平和沉静。 (三)披麻皴的美学意义 披麻皴的“披”代表线条的方向秩序性,有统一的意思; “麻”的弹性韧性等自然属性,使披垂的每根麻线在方向、长短、粗细、松紧、刚柔等方面又不完全相同,代表着线条的变化。披麻皴中的“披”和“麻”对应着统一与变化的内涵,“披麻皴”蕴含着“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美学意义,承载着哲学上对立统一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美学思想。 欣赏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成就很高,带领学生理解画中用披麻皴表现山石与画家情感的交融关系。 (四)教师播放微课视频,示范披麻皴画山石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用微视频示范,演示披麻皴表现山石、完成画作的过程,教学生学习用披麻皴画好山石的各种方法要领。 1.如何调墨、调笔 (1) 调墨调在笔上,注意笔上的浓淡变化; (2) 笔上水份含量要适当。 2.画山石的起稿和构图 起稿勾形,用笔抑扬顿挫,用笔要体现写意的“写“。 (2) 体现构图,用“两小夹一大”表现主次与变化。 3.用披麻皴表现山石造型 (1)披麻皴主要是通过皴线间自身的秩序表现美,“披”代表线条的方向秩序,“麻”代表多样变化。用这一秩序表现山石的阴阳明暗、质感肌理,能形成“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美学效果。 (2)石分三面表现立体感,从明暗交界线往暗部皴,用笔轻入重收,皴出山石的阴阳向背、明暗浓淡变化。 (3)皴、擦联系用笔,表现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