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82713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51780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爱莲说 周敦颐 视频人物所引用的诗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批判华妃像芍药一样仗势欺人妖艳、格调不高 拍皇后马屁,赞美皇后像牡丹雍容华贵 像视频里人物这样,借花的颜色/花的品种来表达自己情感,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这种手法是: 托物言志 请同学们思考,人物所说诗句有何深意呢? 学习目标 叁 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贰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 壹 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品格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年), 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与李宽、韩愈、张拭、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文体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学创始人、二程(程颢和程颐)的老师。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这篇文章是周敦颐做南康(今江西庐山市)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莲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浑浊,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背景资料 诗文诵读 听录音,批注字音和节奏,读两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⑶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⑸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2.挑战翻译。(注意红色的字词)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多。 爱 莲 说 周敦颐 喜爱。 只。 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儿,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 非常。 疏通文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 染,濯 清涟而不 妖,中通 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 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表示转折,但、却。 沾染(污秽)。 洗。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水波。 过分艳丽。 指莲的柄中间贯通没有阻隔。 指莲的柄外部挺直而不弯曲。 名词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疏通文意 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过分艳丽,(它的柄)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