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5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旨 1.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关系到国共两党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近代中国近百年来屈辱史的终结,又迎来了新中国的全新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一时期的基本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此新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本节课把“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带领人民走向胜利作为”为课题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学习同学能较为全面、完整地认识到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对比理解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明白人心的向背在政治局势的演变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道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有关内容的学习(本课题内容在初中课本中涉及到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24课),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知道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等内容;简要分析明白了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而且对于这部分内容,一些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也有所了解。然而初中的学时的了解不甚全面,高一学生对于国民党失败原因及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仍然需要加深理解和学习以形成知识体系,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此外,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趋向成熟,更希望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教材文字、图片史料的研读,在特定历史时空下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知道国民党军事溃败而中国共产党军事胜利的史实; (2) 通过阅读梳理教材结合史料研读,引导同学认识中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政策以及面临的经济崩溃、政治困局等史实,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3) 通过阅读梳理教材中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以及在解放区作出的举措,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4) 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看到其政策和战略决策的果断和英明,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民心”是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 5.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 国民党政权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6.教学策略 以单元主题引领,构建大单元教学框架,以材料分析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史料研习、师生共学、生生互学达成教学目的。在立足于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在教学设计中;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通过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来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侯课,播放歌曲《江山》在歌声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突出课题设计主题) 请同学看图片,同时老师讲述,进入课题。 同学观察图片,教师讲述并思考,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