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85818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930121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明朝,统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他们是谁? 朱元璋(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元璋(异性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历代形象最有争议的帝王,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一、明朝的建立 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2:元顺帝在位时挥霍浪费,国库空虚。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元朝末代皇帝 元顺帝 政治腐败,章法无度,社会矛盾尖锐 收刮民财,滥用民力,社会动荡不安 一、明朝的建立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多支反元队伍。 一、明朝的建立 ①建立:_____年,_____在 _____(今____)称帝,国号____。朱元璋就是 _____。 ②灭元:随后,明军队攻占元_____,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任务一:根据所示信息,结合教材P70,完成填空 1368 明太祖 朱元璋 明朝形势图(1433) 朱元璋 应天府 南京 明 明太祖 大都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朕平均每天审批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 明太祖为何如此疲于政务? 政治篇:废丞相强化皇权 中央 地方 皇帝 中书省 大都督府 六部 中央 行中书省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并将调兵权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丞相 五军都督府 分权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巩固皇室 布政使司 (行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1.改革官制,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相关史事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名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但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 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处死胡惟庸。胡惟庸案前后株连十余年之久,诛杀了三万余人。 1.改革官制,强化皇权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地方 中书省、丞相 中央 改革前 改革后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布政使司 行中书省 (行省) 五军 都督府 厂卫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拆分权力+互相牵制)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任务二:(1)研读材料,归纳改革官制、强化皇权的原因。(2)宰相制废除后有何弊端?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1:(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2:明初存丞相12年,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chù zhì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1.改革官制,强化皇权 地方分(中央)权 朝臣的权力过大 任务二:(1)研读材料,归纳改革官制、强化皇权的原因。(2)宰相制废除后有何弊端?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官制,强化皇权 材料3:“据统计,洪武17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3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明代政治史》 皇帝直接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